3xeghfoXSPk cul.huanqiu.comarticle专访心理专家金颖:在春天感受温暖的力量,家庭与职场“再出发”/e3pn677q4/e7n83ff31/e7n83ll7b随着疫情在全国逐步得到控制,各地复工复产逐渐开展,中华大地上的春天正在真正到来。在宅家抗疫的这段时间里,隔离生活给爱情和婚姻关系都出了一道检验相处之道的考题,而面对家里天性活波的孩子们,更需要家长的育儿智慧。环球网文化频道推出特别策划《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专访心理专家金颖,为你的人生“再出发”支招:请在家庭里成立“拍马屁协会”多多夸赞家人,在工作中着力打造个人可移动资产,在爱情中不妨主动道歉,毕竟100万次相遇才会有49个人相爱。(策划&采访/安绮、记者&视频/张嘉玉)环球网文化频道: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金颖:西方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为主体的科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所产生的影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对信息的加工。在我的讲课里最爱用的一张图片,横看是青蛙,竖看变成一匹马,我常常形容这是“青蛙变白马”的故事。所以,同一件画,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同;用一件事,不同人从不同角度或者在不同的时间点看,结果也会不一样,信息加工的方式决定了这件事情所带给我们的意义感受和价值都是不一样的。我特别喜欢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我也深信在人生中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有其目的和意义的,也都是有其贡献和价值的。所以,我常常和来找我咨询的人提醒:此刻你很痛苦,但3年后、5年后,你回头一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但这些意义和价值,你站近了看,或在身处其间时,你是感受不到的。这需要我们改变角度或拉高思维维度,就像当我们乘着飞机起飞的时候,会发现地面上原先那些硕大的建筑物变得越来越小,而穿越云层后,我们又会看到另外一个广阔无垠的天空。遇到任何事都保持一种“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做准备”,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喝的心灵鸡汤。环球网文化频道:这段疫情,使很多人拥有了一次和家人相处最长的时间,怎么做能令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和谐?金颖:世界上两个陌生的人相遇的几率是0.00487,相爱的几率是0.000049,意味着每100万次相遇才会有49个人相爱,而相爱后能在一起成为家人的就更少了,所以,这是多么难得又难得的缘分。但相爱容易相处难啊,很多人抱着很大的期望走进家庭,却发现了“婚姻不易”。那个最了解自己弱点和痛处的往往是家人,那个最严格和总是出难题的考官是家人,那个时不时会让自己暴跳如雷或是非常受不了的也是家人。所以,婚姻和家庭其实是最大的修炼场,来教会我们如何相亲相爱。这就需要,当两个人遇到意见分歧时,不要情绪化地表达,不要去争对错输赢,试着放下自己执着的观点与习性,去换位思考。我常常说,当两个人吵架时,那个主动道歉的人才是最对的。因为这个人能够放下面子而看重关系,能够放下自己的感受而更看重两个人的感情。我从24年的工作经验发现,中国人不会表达情感,很多人很爱家人,却很不会爱。所以,我鼓励大家:1. 首先,改变下我们大多数人的一个坏习性,那就是对外人更有礼貌更温暖,却把最糟糕的自己和最坏的脾气留给家人。我们有时候情愿给别人点赞、发红包,却不愿意为自己最亲近的人喝彩和言爱,这其实多遗憾,多可悲啊?2. 一定要多多地跟你的家人去表达爱,多说“我爱你”“有你真好”“谢谢你”等,这些暖心的表达,家人他也许不习惯,但不等于他不喜欢和不需要。3. 不妨在家里成立“拍马屁协会”,夸奖你的家人,表达你对他们的欣赏和鼓励。环球网文化频道:最近宅家上网课成为了热门话题,面对小朋友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您认为家长应该怎么做?金颖:我特别想对家长说,“规则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好习惯,而自由带给孩子主动性与创意”。所以,一定要在明确家规和底线的基础上,给孩子和自己一定空间与自由。不妨和孩子一起,将独处、游戏、互动的时间,包括规则、要求等做规划与约定。同时,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优先处理情绪,然后再处理事情。当孩子兴冲冲地邀请你玩游戏,不要只看到孩子弄坏东西、弄乱房间,而忽略了孩子兴奋、想要得到认可和陪同的情绪。某些事情孩子不愿意去做或闹脾气,请不要逼迫他,家长要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而后发挥自己的智慧,耐心的诱导,而不是压抑、控制孩子。比如,当孩子吃饭丢食物,不要对孩子说:“不许丢、不能丢”,而是给他换个玩具丢;比如孩子哭闹,不要说:“不许哭、不要哭”,而是很安静地抱住孩子说:“宝贝,妈妈爱你”。环球网文化频道:一时间网课多如牛毛,教育部曾发出提醒“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对于“不提前教育”有心理学依据吗?金颖:我本人非常认同“不提前教育”的观点,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我的朋友从小就是学霸,对教育孩子也非常有追求,她严格地按书本科学地教养了第一个孩子,孩子成长得很好。但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她的工作进入特别忙碌的阶段,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科学教养,结果发现孩子依然健康成长。心理学家双胞胎爬楼梯实验中,对其中一个孩子连续6周训练爬楼梯,而另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后,也自然会爬了,甚至,在后面稍加训练就超过了前面一直在训练的孩子。每一个生命都有无限的潜力,也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并不需要过度去干预。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接纳。提前教育可能会错失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机。其实,提前教育常常来自大人的焦虑,我们是不是愿意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放下焦虑,改变过度干扰孩子成长的教育呢?环球网文化频道:能否为复工路上的朋友们支招,怎么做能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金颖:为什么长假后很多人都要面对一个“假期综合症”?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你看,这就是惯性带给我们的影响。如何切换惯性频道,而更好地投入工作状态?我要针对两种不同的人群给出两套方案。正准备却还没复工的你,要调整作息、改变服饰、在家里设定一定的办公区域,开始做工作计划,并把你期待的工作表现在脑海里预设,会帮助你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如果你已经复工,记得每天晚上做工作总结和计划,第二天到办公室后,先清理空间给予身心积极的暗示,相当于工作热身。而后浏览昨晚的计划,并做20/80的分配,找出决定成果最重要的20%的事项,优先完成。凡事都符合20/80定律,假如我们一天当中要做10件事,其中20%的事情完成后往往会带来80%的成果。先锁定20%的事情,会大大提高你工作的效率与收益。环球网文化频道:对于选择转换职业跑道的朋友们来说,您有哪些建议?金颖:对于职场的朋友来说,我有两个特别想要分享的观点:第一个是请着力打造个人的可移动资产,第二个是无论在哪里,你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打工。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想找有实力、品牌好、待遇好的工作,其实这部分是公司的资产,而不是属于个人的。而且,一部分人进入职场会落到误区:我在为老板打工,你给我多少空间和待遇,我才会有多少付出。我鼓励大家无条件忘我地投入,因为工作中付出的每一分钟都是你自己的时间,你的成长是自己的,所积累的经验是自己的,这些才是你能带走的、属于你的可移动资产。另一个建议,如果要离职或跳槽,一定要漂漂亮亮如同国王般地离开。人往高处走是每一个人内在本能的追求,但是,千万不要只想着调到更好的单位,忽略了你正在从事的事情和从业的单位。我个人觉得,如果想要跳槽,就先在现有单位做出最漂亮的成绩,让大家拍着手欢送你,而不是想到你都是对你消极负面的评价,那样你会发现所有的进步如同空中楼阁。环球网文化频道:假如疫情结束,您最希望去什么地方?金颖:我最想去的是大海,我觉得大海如同孕育整个地球的羊水,是非常奇特的存在体,每次到海边闻到海风、听到海浪的声音,潜到海底和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在一起,我非常享受与放松,整个人好像被唤醒了。还有一个地方是星空——如果我能不借助任何工具,飘浮一次星空就好了,说不定我就能触及到那些神圣奥秘未知的世界。我总觉得在无垠的宇宙,深藏着很多关于我们生命和灵魂的奥秘,是我们还未曾了解和触及的。环球网文化频道:有没有好玩的心理学游戏可以分享推荐?金颖:推荐给大家:拥抱。多多和家人拥抱,特别是孩子,这是最温暖却最具疗愈性的游戏;跳舞。其实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舞者,天生就会跳舞。在家里小小的方寸之地,随着音乐,没有标准动作的随心舞动,是最快提升正能量和快乐度的活动;家人的互动游戏,推荐给大家《总能让你赢的101个怪诞心理游戏》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心理学小游戏,可以和家人、孩子一起来玩。专家简介中国儿基会心理援助首席专家、著名心理专家、心智培训专家。1996年华师大心理系毕业至今,已有24年的从业经验,参与出版《有我陪着你》等8本心灵书籍,参与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46家电视台的节目录制。158570775823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嘉玉环球网158570775823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8cc9a22c55c614ed7f031fe05576e6e3u5.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随着疫情在全国逐步得到控制,各地复工复产逐渐开展,中华大地上的春天正在真正到来。在宅家抗疫的这段时间里,隔离生活给爱情和婚姻关系都出了一道检验相处之道的考题,而面对家里天性活波的孩子们,更需要家长的育儿智慧。环球网文化频道推出特别策划《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专访心理专家金颖,为你的人生“再出发”支招:请在家庭里成立“拍马屁协会”多多夸赞家人,在工作中着力打造个人可移动资产,在爱情中不妨主动道歉,毕竟100万次相遇才会有49个人相爱。(策划&采访/安绮、记者&视频/张嘉玉)环球网文化频道: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如何正确看待疫情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金颖:西方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为主体的科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所产生的影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对信息的加工。在我的讲课里最爱用的一张图片,横看是青蛙,竖看变成一匹马,我常常形容这是“青蛙变白马”的故事。所以,同一件画,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同;用一件事,不同人从不同角度或者在不同的时间点看,结果也会不一样,信息加工的方式决定了这件事情所带给我们的意义感受和价值都是不一样的。我特别喜欢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我也深信在人生中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有其目的和意义的,也都是有其贡献和价值的。所以,我常常和来找我咨询的人提醒:此刻你很痛苦,但3年后、5年后,你回头一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但这些意义和价值,你站近了看,或在身处其间时,你是感受不到的。这需要我们改变角度或拉高思维维度,就像当我们乘着飞机起飞的时候,会发现地面上原先那些硕大的建筑物变得越来越小,而穿越云层后,我们又会看到另外一个广阔无垠的天空。遇到任何事都保持一种“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做准备”,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喝的心灵鸡汤。环球网文化频道:这段疫情,使很多人拥有了一次和家人相处最长的时间,怎么做能令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和谐?金颖:世界上两个陌生的人相遇的几率是0.00487,相爱的几率是0.000049,意味着每100万次相遇才会有49个人相爱,而相爱后能在一起成为家人的就更少了,所以,这是多么难得又难得的缘分。但相爱容易相处难啊,很多人抱着很大的期望走进家庭,却发现了“婚姻不易”。那个最了解自己弱点和痛处的往往是家人,那个最严格和总是出难题的考官是家人,那个时不时会让自己暴跳如雷或是非常受不了的也是家人。所以,婚姻和家庭其实是最大的修炼场,来教会我们如何相亲相爱。这就需要,当两个人遇到意见分歧时,不要情绪化地表达,不要去争对错输赢,试着放下自己执着的观点与习性,去换位思考。我常常说,当两个人吵架时,那个主动道歉的人才是最对的。因为这个人能够放下面子而看重关系,能够放下自己的感受而更看重两个人的感情。我从24年的工作经验发现,中国人不会表达情感,很多人很爱家人,却很不会爱。所以,我鼓励大家:1. 首先,改变下我们大多数人的一个坏习性,那就是对外人更有礼貌更温暖,却把最糟糕的自己和最坏的脾气留给家人。我们有时候情愿给别人点赞、发红包,却不愿意为自己最亲近的人喝彩和言爱,这其实多遗憾,多可悲啊?2. 一定要多多地跟你的家人去表达爱,多说“我爱你”“有你真好”“谢谢你”等,这些暖心的表达,家人他也许不习惯,但不等于他不喜欢和不需要。3. 不妨在家里成立“拍马屁协会”,夸奖你的家人,表达你对他们的欣赏和鼓励。环球网文化频道:最近宅家上网课成为了热门话题,面对小朋友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您认为家长应该怎么做?金颖:我特别想对家长说,“规则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好习惯,而自由带给孩子主动性与创意”。所以,一定要在明确家规和底线的基础上,给孩子和自己一定空间与自由。不妨和孩子一起,将独处、游戏、互动的时间,包括规则、要求等做规划与约定。同时,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优先处理情绪,然后再处理事情。当孩子兴冲冲地邀请你玩游戏,不要只看到孩子弄坏东西、弄乱房间,而忽略了孩子兴奋、想要得到认可和陪同的情绪。某些事情孩子不愿意去做或闹脾气,请不要逼迫他,家长要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而后发挥自己的智慧,耐心的诱导,而不是压抑、控制孩子。比如,当孩子吃饭丢食物,不要对孩子说:“不许丢、不能丢”,而是给他换个玩具丢;比如孩子哭闹,不要说:“不许哭、不要哭”,而是很安静地抱住孩子说:“宝贝,妈妈爱你”。环球网文化频道:一时间网课多如牛毛,教育部曾发出提醒“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对于“不提前教育”有心理学依据吗?金颖:我本人非常认同“不提前教育”的观点,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我的朋友从小就是学霸,对教育孩子也非常有追求,她严格地按书本科学地教养了第一个孩子,孩子成长得很好。但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她的工作进入特别忙碌的阶段,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科学教养,结果发现孩子依然健康成长。心理学家双胞胎爬楼梯实验中,对其中一个孩子连续6周训练爬楼梯,而另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后,也自然会爬了,甚至,在后面稍加训练就超过了前面一直在训练的孩子。每一个生命都有无限的潜力,也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并不需要过度去干预。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接纳。提前教育可能会错失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机。其实,提前教育常常来自大人的焦虑,我们是不是愿意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放下焦虑,改变过度干扰孩子成长的教育呢?环球网文化频道:能否为复工路上的朋友们支招,怎么做能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金颖:为什么长假后很多人都要面对一个“假期综合症”?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你看,这就是惯性带给我们的影响。如何切换惯性频道,而更好地投入工作状态?我要针对两种不同的人群给出两套方案。正准备却还没复工的你,要调整作息、改变服饰、在家里设定一定的办公区域,开始做工作计划,并把你期待的工作表现在脑海里预设,会帮助你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如果你已经复工,记得每天晚上做工作总结和计划,第二天到办公室后,先清理空间给予身心积极的暗示,相当于工作热身。而后浏览昨晚的计划,并做20/80的分配,找出决定成果最重要的20%的事项,优先完成。凡事都符合20/80定律,假如我们一天当中要做10件事,其中20%的事情完成后往往会带来80%的成果。先锁定20%的事情,会大大提高你工作的效率与收益。环球网文化频道:对于选择转换职业跑道的朋友们来说,您有哪些建议?金颖:对于职场的朋友来说,我有两个特别想要分享的观点:第一个是请着力打造个人的可移动资产,第二个是无论在哪里,你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打工。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想找有实力、品牌好、待遇好的工作,其实这部分是公司的资产,而不是属于个人的。而且,一部分人进入职场会落到误区:我在为老板打工,你给我多少空间和待遇,我才会有多少付出。我鼓励大家无条件忘我地投入,因为工作中付出的每一分钟都是你自己的时间,你的成长是自己的,所积累的经验是自己的,这些才是你能带走的、属于你的可移动资产。另一个建议,如果要离职或跳槽,一定要漂漂亮亮如同国王般地离开。人往高处走是每一个人内在本能的追求,但是,千万不要只想着调到更好的单位,忽略了你正在从事的事情和从业的单位。我个人觉得,如果想要跳槽,就先在现有单位做出最漂亮的成绩,让大家拍着手欢送你,而不是想到你都是对你消极负面的评价,那样你会发现所有的进步如同空中楼阁。环球网文化频道:假如疫情结束,您最希望去什么地方?金颖:我最想去的是大海,我觉得大海如同孕育整个地球的羊水,是非常奇特的存在体,每次到海边闻到海风、听到海浪的声音,潜到海底和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在一起,我非常享受与放松,整个人好像被唤醒了。还有一个地方是星空——如果我能不借助任何工具,飘浮一次星空就好了,说不定我就能触及到那些神圣奥秘未知的世界。我总觉得在无垠的宇宙,深藏着很多关于我们生命和灵魂的奥秘,是我们还未曾了解和触及的。环球网文化频道:有没有好玩的心理学游戏可以分享推荐?金颖:推荐给大家:拥抱。多多和家人拥抱,特别是孩子,这是最温暖却最具疗愈性的游戏;跳舞。其实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舞者,天生就会跳舞。在家里小小的方寸之地,随着音乐,没有标准动作的随心舞动,是最快提升正能量和快乐度的活动;家人的互动游戏,推荐给大家《总能让你赢的101个怪诞心理游戏》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心理学小游戏,可以和家人、孩子一起来玩。专家简介中国儿基会心理援助首席专家、著名心理专家、心智培训专家。1996年华师大心理系毕业至今,已有24年的从业经验,参与出版《有我陪着你》等8本心灵书籍,参与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46家电视台的节目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