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sD1ozpcwA作者:张嘉玉cul.huanqiu.comarticle专访节气专家唐志强:谷雨看花,不懈努力只为美丽地绽放/e3pn677q4/e7n7qip93/e7n7rlouf4月19日迎来谷雨节气,国色天香的牡丹、沁人肺腑的春茶、鲜艳可口的桑葚,都是谷雨节气的美景美食。在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环球网文化频道邀请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主任唐志强讲述谷雨节气里的诗词与民俗,回忆传统节气申遗之路,“二十四节气走向国际的过程中,需要让外国人能够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这是最困难的问题。”清明见芽 谷雨见茶谷雨节气里最适合吟诗品茶环球网文化频道:我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谷雨节气的由来是什么?唐志强:《群芳谱》记载谷雨节气,“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因谷长而生机勃勃,因雨至而灵动润泽,万物生发、清净明洁,蕴含着人类生命的意象。谷雨的传说可追溯到黄帝时期,而历史上谷雨节气正式出现在秦汉时期。《吕氏春秋》记载了8个节气,但对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已有记载,其中“时雨将至”描述的便是谷雨节气。秦至西汉增加16个节气,至汉代初年,《淮南子》一书才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个节气。环球网文化频道:“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为什么说谷雨时节的春茶是一年之中的佳品?唐志强:清明见芽,谷雨见茶。谷雨气温上升,有一定的雨量,适合茶叶生长。小芽迅速地生长成为嫩嫩的鲜叶,是采茶好时机,茶的味道和滋味也很鲜浓。适宜上午采茶,专采“旗枪”(一叶一心)和“雀舌”(两叶一心)来沏茶,清火明目,安心益气。清代诗人郑板桥有诗云,“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乾隆《采茶歌》中也写道,“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唐代诗人齐己也有诗《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可见文人、皇帝也是“谷雨茶”的推崇者。环球网文化频道:在古诗词中有哪些著名的诗句描绘了谷雨节气的意境?唐志强:“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诗人崔护在这首诗中,写到鸟立桐树枝头,池塘的鱼儿轻快地游动连周围的浮萍也随着涟漪翻动。许浑作“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孟浩然有诗,“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王贞白写下“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以及周朴所作佳句“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许多唐诗对谷雨的描绘都有非常美的画面,供后人想象。在牡丹花开的季节走进“舌尖上的谷雨”环球网文化频道:有谚语说“谷雨三朝看牡丹”,能否分享您的谷雨节气“赏花指南”?唐志强:谷雨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是:一候牡丹、二候荼靡、三候楝花。南朝《荆楚岁时记》最早记载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即带有花开信息的风候。古人认为,风是因花期而来,花开时吹过的风便是花信风。“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水沉为骨玉为肌”的水仙,“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海棠,背后都是人们注入的情感。人们常常把生命比作花,生如夏花之绚烂,人的一生受父母养育、先辈栽培,加之个人不懈努力,就是为了美丽地绽放,结出累累硕果。环球网文化频道:“舌尖上的谷雨”节气里有哪些时令美食推荐?唐志强:“雨前椿芽嫩如丝。”谷雨是香椿最佳的时节,味道爽口,还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明目润肤的好处。需要注意的是,香椿硝酸盐含量较高,制作时要用沸水焯一下,香椿拌豆腐就是非常好的吃法。谷雨推荐食桑果,正是桑葚成熟的时节,不仅美味,还有补肝益肾、乌发明目的功效。此外,桑芽制成的桑芽茶,桑叶焯水凉拌的桑叶菜,也成了新食尚。谷雨中回忆“十年申遗”之路中国二十四节气逐渐被世界认知环球网文化频道:您作为二十四节气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推动者,这“十年申遗”的过程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唐志强:2005年向当时的文化部提出和申报将二十四节气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农业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的工作,经历三次申报十年时间,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时喜讯传来,在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二十四节气走向国际的过程中,需要让外国人能够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这是最困难的问题。经过14次研讨和打磨,编写申报书,策划制作申遗视频片,特别是首次界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定义: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这个界定随着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为全国人所接受,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突破。环球网文化频道:近年来,中国农业博物馆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去保护和传承节气文化?唐志强: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牵头单位, 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每年都会举办二十四节气展览,建造二十四节气环幕、地幕、穹幕一体的三幕影院播放沉浸式科普片。在全国五个省的10个二十四节气代表性社区,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气活动。中国农业博物馆还成立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来进行学术研究和业务研讨,以及资料的整理和图书的出版。二十四节气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我们只是牵头来积极推动,如何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使二十四节气更加璀璨和丰富并进一步推向世界,是我们不断在思考的。158711550428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嘉玉环球网1587115504287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d70f69214bba57c23ec4080b220dcdbu5.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4月19日迎来谷雨节气,国色天香的牡丹、沁人肺腑的春茶、鲜艳可口的桑葚,都是谷雨节气的美景美食。在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环球网文化频道邀请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主任唐志强讲述谷雨节气里的诗词与民俗,回忆传统节气申遗之路,“二十四节气走向国际的过程中,需要让外国人能够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这是最困难的问题。”清明见芽 谷雨见茶谷雨节气里最适合吟诗品茶环球网文化频道:我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谷雨节气的由来是什么?唐志强:《群芳谱》记载谷雨节气,“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因谷长而生机勃勃,因雨至而灵动润泽,万物生发、清净明洁,蕴含着人类生命的意象。谷雨的传说可追溯到黄帝时期,而历史上谷雨节气正式出现在秦汉时期。《吕氏春秋》记载了8个节气,但对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已有记载,其中“时雨将至”描述的便是谷雨节气。秦至西汉增加16个节气,至汉代初年,《淮南子》一书才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个节气。环球网文化频道:“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为什么说谷雨时节的春茶是一年之中的佳品?唐志强:清明见芽,谷雨见茶。谷雨气温上升,有一定的雨量,适合茶叶生长。小芽迅速地生长成为嫩嫩的鲜叶,是采茶好时机,茶的味道和滋味也很鲜浓。适宜上午采茶,专采“旗枪”(一叶一心)和“雀舌”(两叶一心)来沏茶,清火明目,安心益气。清代诗人郑板桥有诗云,“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乾隆《采茶歌》中也写道,“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唐代诗人齐己也有诗《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可见文人、皇帝也是“谷雨茶”的推崇者。环球网文化频道:在古诗词中有哪些著名的诗句描绘了谷雨节气的意境?唐志强:“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诗人崔护在这首诗中,写到鸟立桐树枝头,池塘的鱼儿轻快地游动连周围的浮萍也随着涟漪翻动。许浑作“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孟浩然有诗,“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王贞白写下“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以及周朴所作佳句“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许多唐诗对谷雨的描绘都有非常美的画面,供后人想象。在牡丹花开的季节走进“舌尖上的谷雨”环球网文化频道:有谚语说“谷雨三朝看牡丹”,能否分享您的谷雨节气“赏花指南”?唐志强:谷雨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是:一候牡丹、二候荼靡、三候楝花。南朝《荆楚岁时记》最早记载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即带有花开信息的风候。古人认为,风是因花期而来,花开时吹过的风便是花信风。“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水沉为骨玉为肌”的水仙,“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海棠,背后都是人们注入的情感。人们常常把生命比作花,生如夏花之绚烂,人的一生受父母养育、先辈栽培,加之个人不懈努力,就是为了美丽地绽放,结出累累硕果。环球网文化频道:“舌尖上的谷雨”节气里有哪些时令美食推荐?唐志强:“雨前椿芽嫩如丝。”谷雨是香椿最佳的时节,味道爽口,还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明目润肤的好处。需要注意的是,香椿硝酸盐含量较高,制作时要用沸水焯一下,香椿拌豆腐就是非常好的吃法。谷雨推荐食桑果,正是桑葚成熟的时节,不仅美味,还有补肝益肾、乌发明目的功效。此外,桑芽制成的桑芽茶,桑叶焯水凉拌的桑叶菜,也成了新食尚。谷雨中回忆“十年申遗”之路中国二十四节气逐渐被世界认知环球网文化频道:您作为二十四节气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推动者,这“十年申遗”的过程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唐志强:2005年向当时的文化部提出和申报将二十四节气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农业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的工作,经历三次申报十年时间,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时喜讯传来,在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二十四节气走向国际的过程中,需要让外国人能够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这是最困难的问题。经过14次研讨和打磨,编写申报书,策划制作申遗视频片,特别是首次界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定义: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这个界定随着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为全国人所接受,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突破。环球网文化频道:近年来,中国农业博物馆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去保护和传承节气文化?唐志强: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牵头单位, 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每年都会举办二十四节气展览,建造二十四节气环幕、地幕、穹幕一体的三幕影院播放沉浸式科普片。在全国五个省的10个二十四节气代表性社区,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气活动。中国农业博物馆还成立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来进行学术研究和业务研讨,以及资料的整理和图书的出版。二十四节气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我们只是牵头来积极推动,如何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使二十四节气更加璀璨和丰富并进一步推向世界,是我们不断在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