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wH7ENuH52 cul.huanqiu.comarticle海外媒体走进中南门文旅区,共赏古城夜景,领略非遗魅力/e3pn677q4/e7n7qip93/e7n7quqav一步入画卷,一梦回千年。这里古风古韵,四合大院、青石小巷、璀璨灯火,游客身着一袭汉服穿过古街小巷,畅游古城。这里就是有600多年历史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中南门”)!9月24日晚,2021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海外媒体行”走进中南门,受邀的25家权威媒体及商会代表共赏古城夜景。共赏古城夜景,畅游“修旧如旧”的建筑群中南门讲解员余漾泽向外媒及商会代表介绍道,中南门是自明代永乐十一年始,铜仁府的所在地,建府至今,作为黔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斑驳的城墙、宏伟的城门,见证了中南门历史的沧桑。至今,这里留下了大量明、清传统四合院建筑,如父子进士宅邸(曾益生商号)、陈公馆、万家堂、罗裕盛商号等,它们与其他建筑一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东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中南门古城建筑,西班牙侨声报逢锦华认为:“从民族风情的地区特色建筑来看中南门独特优势,中南门文化旅游区通过文庙、状元楼、楼市、东便门等仿古建筑,使得文旅区既有着传统中华文明的雕栏玉砌美学传承,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坚持初心,实现‘修旧如旧’的城市面貌维护,但是我注意到景区有很多现代化元素应该更好的融合在古城中,这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规划的。” 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对古城建筑表达了独特见解。传承民族文化,领略“非遗画卷”魅力 用歌声传承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古城中的非遗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绘声绘色的非遗文艺活动,引得外媒和游客驻足观看。“松桃苗绣非遗工作室”中的绣娘民间刺绣和蜡染手工向大家展现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飞山宫内,人类非遗“石阡说春”、国家级非遗“德江傩堂戏”、“石阡木偶戏”、“沿河土家山歌”、“思南花灯”等精彩纷呈,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南门古城“非遗画卷”。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封兴良感叹道:“夜市中不仅有吃喝玩乐,还有很多文艺表演,无不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其中,绣娘民间刺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银饰打造得非常精美,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由当地书法家题字的门匾沉淀着铜仁的文化。”“从民族风情的系列文艺活动来看中南门独特优势。中南门楼市的‘抛绣球’、‘茶文化’、‘苗族银饰’等非遗文娱活动,丰富了铜仁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逢锦华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外媒对中南门黔金丝猴“毛弟” IP产品开发印象深刻,封兴良认为“毛弟”形象设计立足于贵州生物多样性打造出来,非常具有代表性。逢锦华认为萌宠卡通形象使城市形态更能被游客广泛接受,达成有效的城市宣传。实现可持续发展,挖掘旅游资源潜力铜仁及中南门承载了黔东地区众多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如何才能继续挖掘贵州的旅游资源潜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业的支撑必不可少。具体来说,物流和交通极大的推动旅游的发展,然而物流与交通需要有工具支撑,这些离不开制造业。”封兴良进一步举例说道:“具有民族特色的银饰和服装,可以进一步推广,实现产业化,降低成本进行量产,从而提升商业价值,让更多喜欢民族服饰的人买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封兴良认为旅游资源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此次“海外媒体行”就是很好的典范,将铜仁丰富的旅游资源传播出去,走向国际,提高贵州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旅游行业的进一步产业化也将为贵州旅游业提高一个层次。中南门镌刻着老铜仁的印记,在这里外媒及商会代表观摩古建筑,感受铜仁历史文化底蕴,欣赏“非遗画卷”。接下来,外媒及商会代表将继续走进铜仁,领略铜仁之美。163272372026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代玉环球网163272372026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42aa2fec15d6ee8ca0b3087e6140da3u1.png{"email":"daiyu@huanqiu.com","name":"代玉"}
一步入画卷,一梦回千年。这里古风古韵,四合大院、青石小巷、璀璨灯火,游客身着一袭汉服穿过古街小巷,畅游古城。这里就是有600多年历史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中南门”)!9月24日晚,2021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海外媒体行”走进中南门,受邀的25家权威媒体及商会代表共赏古城夜景。共赏古城夜景,畅游“修旧如旧”的建筑群中南门讲解员余漾泽向外媒及商会代表介绍道,中南门是自明代永乐十一年始,铜仁府的所在地,建府至今,作为黔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斑驳的城墙、宏伟的城门,见证了中南门历史的沧桑。至今,这里留下了大量明、清传统四合院建筑,如父子进士宅邸(曾益生商号)、陈公馆、万家堂、罗裕盛商号等,它们与其他建筑一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东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中南门古城建筑,西班牙侨声报逢锦华认为:“从民族风情的地区特色建筑来看中南门独特优势,中南门文化旅游区通过文庙、状元楼、楼市、东便门等仿古建筑,使得文旅区既有着传统中华文明的雕栏玉砌美学传承,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坚持初心,实现‘修旧如旧’的城市面貌维护,但是我注意到景区有很多现代化元素应该更好的融合在古城中,这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规划的。” 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对古城建筑表达了独特见解。传承民族文化,领略“非遗画卷”魅力 用歌声传承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古城中的非遗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绘声绘色的非遗文艺活动,引得外媒和游客驻足观看。“松桃苗绣非遗工作室”中的绣娘民间刺绣和蜡染手工向大家展现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飞山宫内,人类非遗“石阡说春”、国家级非遗“德江傩堂戏”、“石阡木偶戏”、“沿河土家山歌”、“思南花灯”等精彩纷呈,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南门古城“非遗画卷”。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封兴良感叹道:“夜市中不仅有吃喝玩乐,还有很多文艺表演,无不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其中,绣娘民间刺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银饰打造得非常精美,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由当地书法家题字的门匾沉淀着铜仁的文化。”“从民族风情的系列文艺活动来看中南门独特优势。中南门楼市的‘抛绣球’、‘茶文化’、‘苗族银饰’等非遗文娱活动,丰富了铜仁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逢锦华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外媒对中南门黔金丝猴“毛弟” IP产品开发印象深刻,封兴良认为“毛弟”形象设计立足于贵州生物多样性打造出来,非常具有代表性。逢锦华认为萌宠卡通形象使城市形态更能被游客广泛接受,达成有效的城市宣传。实现可持续发展,挖掘旅游资源潜力铜仁及中南门承载了黔东地区众多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如何才能继续挖掘贵州的旅游资源潜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业的支撑必不可少。具体来说,物流和交通极大的推动旅游的发展,然而物流与交通需要有工具支撑,这些离不开制造业。”封兴良进一步举例说道:“具有民族特色的银饰和服装,可以进一步推广,实现产业化,降低成本进行量产,从而提升商业价值,让更多喜欢民族服饰的人买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封兴良认为旅游资源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此次“海外媒体行”就是很好的典范,将铜仁丰富的旅游资源传播出去,走向国际,提高贵州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旅游行业的进一步产业化也将为贵州旅游业提高一个层次。中南门镌刻着老铜仁的印记,在这里外媒及商会代表观摩古建筑,感受铜仁历史文化底蕴,欣赏“非遗画卷”。接下来,外媒及商会代表将继续走进铜仁,领略铜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