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sIExwmR6d作者:安绮cul.huanqiu.comarticle雨水节气:Rain Water 早春的气息沁润身心,美好发芽/e3pn677q4/e7n7qip93/e7n7rlouf【环球网文化频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首唐代文豪韩愈的《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在今天引领我们满怀诗意走进“雨水节气”。“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于地”,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时气概念,一种时序体系,反映着古人对天地运行和四时交替的观察与思考。“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它的节气名称,正体现了所属时节的气象,是对大自然中降水的记录,其英文译名也采用直译,译为“Rain Water ”。正如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礼记正义》释曰: “谓之雨水者,言雪散为雨水也。”冰雪融化,雨水渐增,人们明显能感觉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春风雨水的滋润下,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雨水三候:趣谈“獭祭鱼”和李商隐《逸周书·时训解》中记载了以五日一物候,三候为一节气的二十四节气体系。雨水节气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水獭捕鱼,大雁南归,草木抽芽,就是雨水节气循序发展的过程。“獭祭鱼”,说是水獭捕鱼时有一个特点,会将捕到的鱼整齐地排列在岸上,很像祭祀时陈列的供品。然后,水獭直起身子,两只前爪合拢起来抱住鱼,慢慢品尝,其形态就像人类作揖祭祀的样子,这在一些古人看来,仿佛是它在感谢天地赐予了食物一般。有趣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诗写南方迥异的风俗时提到“獭祭”,没想到后来竟被宋人用“獭祭鱼”一词形容他写诗文总爱引经据典,意在堆砌辞藻、罗列典故之多就像水獭祭鱼一般。事实上,李商隐不仅诗美,更擅长写作骈体文。正是骈体文既要求词藻华丽,还要表述准确,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才使得李商隐连带在诗歌的创作上也习惯性地用典。例如《锦瑟》一诗短短八句中就用了“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四个历史上有名的典故。正所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由于大量引用典故,情思表述含蓄曲折,人们会觉得李商隐的有些诗是晦涩难懂的,也就对他频频用典的文风颇有微词。然而,李商隐的用典不仅多、更极为准确精到。后世有文人就学李商隐的文风,譬如北宋初期的诗坛,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西昆体”。辛弃疾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中”总共十句话,也句句都有典故。郁达夫还曾经写过一篇《獭祭的功用》,对李商隐的“獭祭”大加赞赏。雨水节气绘本: 仰望天空,大雁在春色中归来”雨水来了,春天近了,没有色彩的日子过去了。“——《二十四节气绘本 · 雨水—大雁归》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著)在春天的气息召唤下,我们翻开图画书,可以看到天空上雁归来了,这正是雨水二候鸿雁来。可惜忙碌的人们很难抬头看到这样的景象,但是四合院平房上的小猫咪,却看到春天的使者已经来了。这似乎也提醒着今天的我们,不要总是习惯于低头走路,偶尔也可以抬头仰望天空呀,或者关注一下身边一抹新绿的萌芽。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多多拥抱大自然,用一颗真挚的童心感受自然,跟随节气变化亲近古人的智慧。雨水民俗x潮玩:“二月二”,夔龙穿越时空而来唐代元稹诗云“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在雨水节气的这15天当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民俗节日“二月二”。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龙抬头”视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纳祥转运的日子。按照北方地区习俗,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今年的“二月二”就在公历2022年3月4日,也就是惊蛰节气的前一天。除了传统的理发修容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有不少年轻人正尝试用新的方式让节气民俗生活潮起来,譬如二十四节气的潮玩,雨水节气的手办。夔龙,是上古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祥瑞吉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见于商周青铜器纹饰。国家博物馆正是以馆藏国宝“战国夔龙佩玉”为原型,融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打造了一套名为《山海·神祇·天官夔九》的文创潮玩,寓意着天官夔九穿越时空而来,带领人们重拾对自然的恭敬之心,感受每个节气中的安然美好。雨水节气养生:适当“春捂”,梳发宜用枣木梳有人把“雨水”比作“春天的第二乐章”,气温回升,仍雨多天寒,自然界仍然是阳气少阴气多,亦犹如“变奏曲”,还得谨防倒春寒。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即下身应多穿一些。民间也常说“春捂秋冻”,这个时候大家还是不要急于减少衣物、注意擦汗、避风、保暖,适当“春捂”有益健康。此外,据古籍《延寿经》中记载:“发多梳则能明目祛风。”人的头后部有两个穴位 ,一曰风府,二曰风池 ,经常梳头会对这两个穴位形成刺激,使气血畅通,可防止风邪侵入。在发梳的选择上,推荐宜使用枣木梳。用枣木做成的梳子在梳头时一般不会产生静电,而枣木梳的传统制作手艺被匠人们传承至今,也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雨水节气食疗:本草养生,食药同源跟随节气调整饮食养生,也是节气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最好的节气养生指南,莫过于馆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明彩绘本《食物本草》,它是明朝食疗养生集大成之作,亦是明朝皇帝的美食、养生手册,几乎囊括中国17世纪以前所有见载于书籍中的饮食物,体现了中国古人“本草养生,食药同源” 的生活理念,至今是国内外仅存唯一完整的孤本。《食物本草图谱》则是根据国图馆藏《食物本草》改编而成的一本节气物候养生珍藏手账,全书包含24个节气,每个节气包含5种应季食物。书中推荐,雨水节气,可以采用紫苏、山药等草本食材以食疗。这本书除了可以作为养生指南,还有精巧的设计,每页可撕下做便签和桌面的装饰,等全部撕完使用后,就为一本装帧精美的食物本草图鉴,不仅让古籍”活“起来了,古书中的养生知识也能活用在今人的生活中。雨水节气美食:时令清蔬,吃出早春的好味道如同天降甘霖滋润大地一般,雨水节气里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顺应时节,吃时令菜,品尝季节限定的味道,更是现在人们所认同的理念。随着雨水滋润大地,正是荠菜生长的大好时机。自古以来荠菜就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在历代更有不少文士与荠菜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范仲淹就写过一篇《荠赋》,杜甫曾留下“墙阴老春荠”的诗句,南宋陆游晚年更写下“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的美句。在这个雨水节气,《二十四节气美学生活》专栏也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新鲜、实用的节气生活提案。所以今天,我们也邀请到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行政总厨吕振宁,通过视频为广大网友带来了三道雨水节气创意菜:《松仁香芹苗》《榄菜鲜豆瓣》《鸡汤荠菜春笋炒年糕》,同时分享跟随时令,吃出早春的好味道的美食秘方!欢迎网友们随后点击文章开头的视频收看。本文参考文献:《中华读书报》刊文《李商隐与獭祭鱼》作者郑学富本期视频鸣谢支持/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164521913247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代玉环球网164521913247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83feaa1412d62e3875775ceee2211cdu1.png{"email":"daiyu@huanqiu.com","name":"代玉"}
【环球网文化频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首唐代文豪韩愈的《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在今天引领我们满怀诗意走进“雨水节气”。“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于地”,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时气概念,一种时序体系,反映着古人对天地运行和四时交替的观察与思考。“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它的节气名称,正体现了所属时节的气象,是对大自然中降水的记录,其英文译名也采用直译,译为“Rain Water ”。正如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礼记正义》释曰: “谓之雨水者,言雪散为雨水也。”冰雪融化,雨水渐增,人们明显能感觉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春风雨水的滋润下,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雨水三候:趣谈“獭祭鱼”和李商隐《逸周书·时训解》中记载了以五日一物候,三候为一节气的二十四节气体系。雨水节气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水獭捕鱼,大雁南归,草木抽芽,就是雨水节气循序发展的过程。“獭祭鱼”,说是水獭捕鱼时有一个特点,会将捕到的鱼整齐地排列在岸上,很像祭祀时陈列的供品。然后,水獭直起身子,两只前爪合拢起来抱住鱼,慢慢品尝,其形态就像人类作揖祭祀的样子,这在一些古人看来,仿佛是它在感谢天地赐予了食物一般。有趣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诗写南方迥异的风俗时提到“獭祭”,没想到后来竟被宋人用“獭祭鱼”一词形容他写诗文总爱引经据典,意在堆砌辞藻、罗列典故之多就像水獭祭鱼一般。事实上,李商隐不仅诗美,更擅长写作骈体文。正是骈体文既要求词藻华丽,还要表述准确,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才使得李商隐连带在诗歌的创作上也习惯性地用典。例如《锦瑟》一诗短短八句中就用了“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四个历史上有名的典故。正所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由于大量引用典故,情思表述含蓄曲折,人们会觉得李商隐的有些诗是晦涩难懂的,也就对他频频用典的文风颇有微词。然而,李商隐的用典不仅多、更极为准确精到。后世有文人就学李商隐的文风,譬如北宋初期的诗坛,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西昆体”。辛弃疾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中”总共十句话,也句句都有典故。郁达夫还曾经写过一篇《獭祭的功用》,对李商隐的“獭祭”大加赞赏。雨水节气绘本: 仰望天空,大雁在春色中归来”雨水来了,春天近了,没有色彩的日子过去了。“——《二十四节气绘本 · 雨水—大雁归》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著)在春天的气息召唤下,我们翻开图画书,可以看到天空上雁归来了,这正是雨水二候鸿雁来。可惜忙碌的人们很难抬头看到这样的景象,但是四合院平房上的小猫咪,却看到春天的使者已经来了。这似乎也提醒着今天的我们,不要总是习惯于低头走路,偶尔也可以抬头仰望天空呀,或者关注一下身边一抹新绿的萌芽。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多多拥抱大自然,用一颗真挚的童心感受自然,跟随节气变化亲近古人的智慧。雨水民俗x潮玩:“二月二”,夔龙穿越时空而来唐代元稹诗云“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在雨水节气的这15天当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民俗节日“二月二”。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龙抬头”视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纳祥转运的日子。按照北方地区习俗,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今年的“二月二”就在公历2022年3月4日,也就是惊蛰节气的前一天。除了传统的理发修容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有不少年轻人正尝试用新的方式让节气民俗生活潮起来,譬如二十四节气的潮玩,雨水节气的手办。夔龙,是上古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祥瑞吉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见于商周青铜器纹饰。国家博物馆正是以馆藏国宝“战国夔龙佩玉”为原型,融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打造了一套名为《山海·神祇·天官夔九》的文创潮玩,寓意着天官夔九穿越时空而来,带领人们重拾对自然的恭敬之心,感受每个节气中的安然美好。雨水节气养生:适当“春捂”,梳发宜用枣木梳有人把“雨水”比作“春天的第二乐章”,气温回升,仍雨多天寒,自然界仍然是阳气少阴气多,亦犹如“变奏曲”,还得谨防倒春寒。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即下身应多穿一些。民间也常说“春捂秋冻”,这个时候大家还是不要急于减少衣物、注意擦汗、避风、保暖,适当“春捂”有益健康。此外,据古籍《延寿经》中记载:“发多梳则能明目祛风。”人的头后部有两个穴位 ,一曰风府,二曰风池 ,经常梳头会对这两个穴位形成刺激,使气血畅通,可防止风邪侵入。在发梳的选择上,推荐宜使用枣木梳。用枣木做成的梳子在梳头时一般不会产生静电,而枣木梳的传统制作手艺被匠人们传承至今,也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雨水节气食疗:本草养生,食药同源跟随节气调整饮食养生,也是节气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最好的节气养生指南,莫过于馆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明彩绘本《食物本草》,它是明朝食疗养生集大成之作,亦是明朝皇帝的美食、养生手册,几乎囊括中国17世纪以前所有见载于书籍中的饮食物,体现了中国古人“本草养生,食药同源” 的生活理念,至今是国内外仅存唯一完整的孤本。《食物本草图谱》则是根据国图馆藏《食物本草》改编而成的一本节气物候养生珍藏手账,全书包含24个节气,每个节气包含5种应季食物。书中推荐,雨水节气,可以采用紫苏、山药等草本食材以食疗。这本书除了可以作为养生指南,还有精巧的设计,每页可撕下做便签和桌面的装饰,等全部撕完使用后,就为一本装帧精美的食物本草图鉴,不仅让古籍”活“起来了,古书中的养生知识也能活用在今人的生活中。雨水节气美食:时令清蔬,吃出早春的好味道如同天降甘霖滋润大地一般,雨水节气里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顺应时节,吃时令菜,品尝季节限定的味道,更是现在人们所认同的理念。随着雨水滋润大地,正是荠菜生长的大好时机。自古以来荠菜就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在历代更有不少文士与荠菜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范仲淹就写过一篇《荠赋》,杜甫曾留下“墙阴老春荠”的诗句,南宋陆游晚年更写下“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的美句。在这个雨水节气,《二十四节气美学生活》专栏也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新鲜、实用的节气生活提案。所以今天,我们也邀请到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行政总厨吕振宁,通过视频为广大网友带来了三道雨水节气创意菜:《松仁香芹苗》《榄菜鲜豆瓣》《鸡汤荠菜春笋炒年糕》,同时分享跟随时令,吃出早春的好味道的美食秘方!欢迎网友们随后点击文章开头的视频收看。本文参考文献:《中华读书报》刊文《李商隐与獭祭鱼》作者郑学富本期视频鸣谢支持/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