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dkrp1qqq cul.huanqiu.comarticle惊蛰:春雷为鞭策,现在出发、未来必有答案/e3pn677q4/e7n7qip93/e7n7rlouf【环球网文化频道】“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2022年3月5日,迎来惊蛰节气,这时太阳运行到黄经345°。阳气上升、气温回暖,长江流域春雷乍动,拂醒了冬眠的昆虫,舒展了沉睡一冬的草木,鸟儿飞舞在生意盎然的春光里。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汉朝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蛰”改为“惊蛰”,这样也更响亮生动了,为大自然增添了灵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一本解释节气的古籍,它以简洁灵动的文字解读惊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事实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春回大地、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惊而出走”的原因。春雷为鞭策在二十四节气里,最有气势的,当属惊蛰。“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春雷是惊蛰时节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古人在惊蛰这一天以各种形式祭拜雷公,祈求雷公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人们还根据惊蛰这天的天气,预测以后的天气,有“冷惊蛰,暖春分”的说法。春雷为鞭策。一年的忙碌重新开始。在农耕文明的语境下,惊蛰时分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代表着生机与能量,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唐代诗人韦应物的 《观田家》里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诗中所描绘的便是惊蛰时节的农忙场景,亦蕴含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潜心于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对自然界的节气有着敏锐的观察,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怀。一首《春晴泛舟》:“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诗人说,年轻人不要嘲笑老迈的人。春天来了,老年人仍然有勃勃的生机。春雷一响,春风起了,整个天地万物一番新的气象,人生自然也应该有新的面貌。陆游是借惊蛰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惊蛰物候有禅机《群芳谱》载:“雨水后十五日为惊蛰,蛰虫震惊而出也。”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在这十五天里,气温回暖,桃花纷纷绽放,绿树抽条,黄鹂站立在树梢上鸣叫,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故作此候。“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唐代诗人元稹用这样的诗句来描绘惊蛰的物候,充满了生机与禅意。在这样一个催迫万物生长的季节,萌发的岂止是草木,更有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心灵。诗人眼中的桃花美似蜀锦,树芽儿一个个都长得整整齐齐,仿佛在互相打招呼,一切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时间之书》的作者余世存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的确,在草长莺飞的浪漫时节,何必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做好当下的事儿,踏踏实实开始你理想的耕种,在该收获的季节答案自然揭晓。「 二十四节气美学生活提案 」惊蛰节气文创推荐:二十四节气系列娃娃玩偶摆件“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唐代诗人杜甫这样形容早春绽放的桃花。中国农业博物馆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开发了二十四节气系列娃娃玩偶摆件,惊蛰节气的Q版“花仙子”身着嫩绿的古装、手执粉嫩的桃花向我们款款而来,正取自“惊蛰一候桃始华”的寓意,将这一份清新、亮丽和萌趣带到年轻人们的生活里。惊蛰节气绘本推荐:《 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这是一本由故宫宣传教育部编制,包含了上百幅对照实景手绘的宫场景图,小读者可沿着故事线去游览故宫的故事绘本。在《惊蛰》篇中,故宫的屋脊小兽们化身为故事中的“导游”,带领小读者走访慈宁宫花园,看满园春色、听黄鹂鸣叫、了解惊蛰物候小百科、见识慈宁宫里的各种宝物珍品......通过这套绘本,读故事、识古建、辨神兽、赏珍宝、看花卉、品美食,不仅引导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玩涂色。还可以使用配套的APP秒看宫殿搭建、通过小游戏对节气产生更深理解。惊蛰节气出游推荐:亲子打卡中国农业博物馆虫儿叫,春来到。今年的惊蛰节气恰逢周六,周末家庭出游不妨选择打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农业博物馆。尤其对于孩子而言,不仅可以在展厅看到中国传统农具,了解到古代农耕知识,观展结束后还可以去展厅户外的绿地上找找昆虫,了解惊蛰的气候特点,探索节气的自然奥秘。惊蛰节气读物推荐:《二十四节气饮食健康日志》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节气的基础上指导人们的饮食养生,也符合《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可以通过顺应节气的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由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丁霞教授主编的《二十四节气饮食健康日志》中,即根据不同节气阐释养生观点,介绍不同节气的传统食俗,同时按照不同节气的饮食养生原则,向读者推荐了适宜不同节气的食材、菜谱。书中介绍,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食俗。或者用香油煎糕,或者用韭莱做成荤素各种饼,煎炸饼豆以驱除百虫,即把黄豆用盐水浸泡24小时后,将水滤去晒干;放在锅中炒熟,全家人吃炒豆,称之为吃蝎子毒。丁霞教授建议,在惊蛰节气,养生原则是“顺肝气、养脾气”。推荐食用如绿豆、粳米、高粱、黑芝麻、薏米等谷类。草莓、枇杷、苹果和芹菜、蒜苔、莴苣、茼蒿、西葫芦、菠菜等应季水果蔬菜是不错的选择。兔肉、牛肉和鲫鱼、鳝鱼等水产、以及鹌鹑蛋、酸牛奶都能为人体增加营养。惊蛰节气菜品推荐:【肉末蘑菇烧豆腐】这道菜具有补益气血,健脾醒胃的功效。【做法】将蘑菇洗净,用温水泡后发,再切小方丁;将猪肉剁成肉末;豆腐切成小方块,用沸水焯过后,再用油煎至两面发黄。将蘑菇、葱、姜、肉末煸炒至透,放入煎好的豆腐,加入黄酒、蘑菇汤、酱油同烧,烧至入味即可。164640049771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代玉环球网164642070000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bf530dcad65a53e8c4a7e7edbe92e4cu1.png{"email":"daiyu@huanqiu.com","name":"代玉"}
【环球网文化频道】“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2022年3月5日,迎来惊蛰节气,这时太阳运行到黄经345°。阳气上升、气温回暖,长江流域春雷乍动,拂醒了冬眠的昆虫,舒展了沉睡一冬的草木,鸟儿飞舞在生意盎然的春光里。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汉朝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蛰”改为“惊蛰”,这样也更响亮生动了,为大自然增添了灵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一本解释节气的古籍,它以简洁灵动的文字解读惊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事实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春回大地、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惊而出走”的原因。春雷为鞭策在二十四节气里,最有气势的,当属惊蛰。“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春雷是惊蛰时节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古人在惊蛰这一天以各种形式祭拜雷公,祈求雷公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人们还根据惊蛰这天的天气,预测以后的天气,有“冷惊蛰,暖春分”的说法。春雷为鞭策。一年的忙碌重新开始。在农耕文明的语境下,惊蛰时分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代表着生机与能量,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唐代诗人韦应物的 《观田家》里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诗中所描绘的便是惊蛰时节的农忙场景,亦蕴含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潜心于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对自然界的节气有着敏锐的观察,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怀。一首《春晴泛舟》:“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诗人说,年轻人不要嘲笑老迈的人。春天来了,老年人仍然有勃勃的生机。春雷一响,春风起了,整个天地万物一番新的气象,人生自然也应该有新的面貌。陆游是借惊蛰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惊蛰物候有禅机《群芳谱》载:“雨水后十五日为惊蛰,蛰虫震惊而出也。”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在这十五天里,气温回暖,桃花纷纷绽放,绿树抽条,黄鹂站立在树梢上鸣叫,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故作此候。“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唐代诗人元稹用这样的诗句来描绘惊蛰的物候,充满了生机与禅意。在这样一个催迫万物生长的季节,萌发的岂止是草木,更有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心灵。诗人眼中的桃花美似蜀锦,树芽儿一个个都长得整整齐齐,仿佛在互相打招呼,一切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时间之书》的作者余世存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的确,在草长莺飞的浪漫时节,何必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做好当下的事儿,踏踏实实开始你理想的耕种,在该收获的季节答案自然揭晓。「 二十四节气美学生活提案 」惊蛰节气文创推荐:二十四节气系列娃娃玩偶摆件“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唐代诗人杜甫这样形容早春绽放的桃花。中国农业博物馆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开发了二十四节气系列娃娃玩偶摆件,惊蛰节气的Q版“花仙子”身着嫩绿的古装、手执粉嫩的桃花向我们款款而来,正取自“惊蛰一候桃始华”的寓意,将这一份清新、亮丽和萌趣带到年轻人们的生活里。惊蛰节气绘本推荐:《 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这是一本由故宫宣传教育部编制,包含了上百幅对照实景手绘的宫场景图,小读者可沿着故事线去游览故宫的故事绘本。在《惊蛰》篇中,故宫的屋脊小兽们化身为故事中的“导游”,带领小读者走访慈宁宫花园,看满园春色、听黄鹂鸣叫、了解惊蛰物候小百科、见识慈宁宫里的各种宝物珍品......通过这套绘本,读故事、识古建、辨神兽、赏珍宝、看花卉、品美食,不仅引导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玩涂色。还可以使用配套的APP秒看宫殿搭建、通过小游戏对节气产生更深理解。惊蛰节气出游推荐:亲子打卡中国农业博物馆虫儿叫,春来到。今年的惊蛰节气恰逢周六,周末家庭出游不妨选择打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农业博物馆。尤其对于孩子而言,不仅可以在展厅看到中国传统农具,了解到古代农耕知识,观展结束后还可以去展厅户外的绿地上找找昆虫,了解惊蛰的气候特点,探索节气的自然奥秘。惊蛰节气读物推荐:《二十四节气饮食健康日志》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节气的基础上指导人们的饮食养生,也符合《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可以通过顺应节气的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由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丁霞教授主编的《二十四节气饮食健康日志》中,即根据不同节气阐释养生观点,介绍不同节气的传统食俗,同时按照不同节气的饮食养生原则,向读者推荐了适宜不同节气的食材、菜谱。书中介绍,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食俗。或者用香油煎糕,或者用韭莱做成荤素各种饼,煎炸饼豆以驱除百虫,即把黄豆用盐水浸泡24小时后,将水滤去晒干;放在锅中炒熟,全家人吃炒豆,称之为吃蝎子毒。丁霞教授建议,在惊蛰节气,养生原则是“顺肝气、养脾气”。推荐食用如绿豆、粳米、高粱、黑芝麻、薏米等谷类。草莓、枇杷、苹果和芹菜、蒜苔、莴苣、茼蒿、西葫芦、菠菜等应季水果蔬菜是不错的选择。兔肉、牛肉和鲫鱼、鳝鱼等水产、以及鹌鹑蛋、酸牛奶都能为人体增加营养。惊蛰节气菜品推荐:【肉末蘑菇烧豆腐】这道菜具有补益气血,健脾醒胃的功效。【做法】将蘑菇洗净,用温水泡后发,再切小方丁;将猪肉剁成肉末;豆腐切成小方块,用沸水焯过后,再用油煎至两面发黄。将蘑菇、葱、姜、肉末煸炒至透,放入煎好的豆腐,加入黄酒、蘑菇汤、酱油同烧,烧至入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