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FCCAClm4S作者:安绮cul.huanqiu.comarticle春分:我把时间公平的划分,邀你趁取春光/e3pn677q4/e7n7qip93/e7n7rlouf【环球网文化 记者 安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2022年3月20日,太阳行至黄经零度,春分至。春分,二十四节气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昼夜等长,白天与黑夜平分,各为 12 小时。 《月令七十二候解集》又载:“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这一天,又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平分了春天,故为“春分”。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逸周书·时训解》载:“春分之日,玄鸟至。”春分节气典型的物候现象即为燕子到来,如五代宋初徐铉有诗《春分日》一首:“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描写的正是春分日燕子飞还的景致。测日、观星、校订度量衡春分,在天文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从此以后,太阳直射点将会继续北移,所以春分也称升分。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逐渐扩大。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看到的太阳都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观察和记录春分日的日出日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准确的东西方位。还可以尝试一下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测量正午太阳的高度。春分当晚,观测北斗七星,其斗柄会指向卯的位置,也就是正东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二月,因此也称卯月。《礼记·月令》言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古人还利用春分之日昼夜均平,来校订度、量、衡。上古礼制,春分祭日自古中国就有春分祭日的礼制。《国语·周语上》记载有“朝日”、“夕月”,周天子要在春分、秋分举行朝日、夕月仪式。有学者考证,周天子在春分举行祭祀活动,祭拜太阳,有明时令而正农时,让百姓顺应时令,顺阳而耕种之意。历朝历代的帝王均十分重视春分祭日的典礼,以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的日坛,又叫朝日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点。康熙朝大清会典载:“每年于春分日卯时致祭,凡遇甲丙戊庚壬岁,皇上亲诣行礼。其余各年,遣大臣致祭。”现今,朝日坛已成为日坛公园,成为民众的休闲公园,如果您恰好身处北京,也可以在春分这天去日坛公园走走,遥想古时盛大隆重的祭日典礼,拥抱今天的春分阳光。春分诗词,寄情惜时春分之后寒冷渐消,从初萌的绿意迈向烂漫芬芳。唐代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粉坏梅辞萼,红含杏缀珠。薅馀秧渐长,烧后葑犹枯。绿綟高悬柳,青钱密辫榆。”描写榆树已结青钱,鲜花绽放的春分之景。“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宋代苏轼则在《癸丑春分后雪》中记录了一场春分时节意外的春雪,感慨这世间是有造物主操纵着阴晴冷暖,不可预料,也提醒着大家即便在已经很暖和的时候,也莫忘准备御寒的衣物。“老去嬾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陆游在诗中似乎流露一丝惆怅,倏忽间时光已老。试想,假如我们虚度了一生,都没了兴致去回忆少年时的理想,这将是多么的遗憾。“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清代顾贞观眼中,春分节气,尤为珍惜。春分犹如一把时间的刻度尺,把给予所有人在这一天的时间公平的划分,也激励着众人:“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164760357045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代玉环球网164773440000011[]{"email":"daiyu@huanqiu.com","name":"代玉"}
【环球网文化 记者 安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2022年3月20日,太阳行至黄经零度,春分至。春分,二十四节气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昼夜等长,白天与黑夜平分,各为 12 小时。 《月令七十二候解集》又载:“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这一天,又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平分了春天,故为“春分”。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逸周书·时训解》载:“春分之日,玄鸟至。”春分节气典型的物候现象即为燕子到来,如五代宋初徐铉有诗《春分日》一首:“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描写的正是春分日燕子飞还的景致。测日、观星、校订度量衡春分,在天文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从此以后,太阳直射点将会继续北移,所以春分也称升分。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逐渐扩大。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看到的太阳都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观察和记录春分日的日出日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准确的东西方位。还可以尝试一下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测量正午太阳的高度。春分当晚,观测北斗七星,其斗柄会指向卯的位置,也就是正东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二月,因此也称卯月。《礼记·月令》言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古人还利用春分之日昼夜均平,来校订度、量、衡。上古礼制,春分祭日自古中国就有春分祭日的礼制。《国语·周语上》记载有“朝日”、“夕月”,周天子要在春分、秋分举行朝日、夕月仪式。有学者考证,周天子在春分举行祭祀活动,祭拜太阳,有明时令而正农时,让百姓顺应时令,顺阳而耕种之意。历朝历代的帝王均十分重视春分祭日的典礼,以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的日坛,又叫朝日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点。康熙朝大清会典载:“每年于春分日卯时致祭,凡遇甲丙戊庚壬岁,皇上亲诣行礼。其余各年,遣大臣致祭。”现今,朝日坛已成为日坛公园,成为民众的休闲公园,如果您恰好身处北京,也可以在春分这天去日坛公园走走,遥想古时盛大隆重的祭日典礼,拥抱今天的春分阳光。春分诗词,寄情惜时春分之后寒冷渐消,从初萌的绿意迈向烂漫芬芳。唐代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粉坏梅辞萼,红含杏缀珠。薅馀秧渐长,烧后葑犹枯。绿綟高悬柳,青钱密辫榆。”描写榆树已结青钱,鲜花绽放的春分之景。“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宋代苏轼则在《癸丑春分后雪》中记录了一场春分时节意外的春雪,感慨这世间是有造物主操纵着阴晴冷暖,不可预料,也提醒着大家即便在已经很暖和的时候,也莫忘准备御寒的衣物。“老去嬾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陆游在诗中似乎流露一丝惆怅,倏忽间时光已老。试想,假如我们虚度了一生,都没了兴致去回忆少年时的理想,这将是多么的遗憾。“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清代顾贞观眼中,春分节气,尤为珍惜。春分犹如一把时间的刻度尺,把给予所有人在这一天的时间公平的划分,也激励着众人:“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