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53ZnYarna cul.huanqiu.comarticle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e3pn677q4/e7n7s45fv/e7n7silkh【环球网文化报道】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其中,泥河湾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琉璃河等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于2022年4月启动,从31家申请评定、62家申报立项单位中,最终确定19家评定单位和32家立项单位。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国家文物局制订并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明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公众走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蔚然成风,“十三五”期间的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达4000万人次。人们可以通过考古现场观摩、遗址遗迹的展示、出土文物的欣赏、文创的消费、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体验,在游憩的同时,接受考古熏陶、历史教育、艺术涵养,深入了解遗址蕴涵的文化与历史,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探寻人类社会的过往与将来,激发学习热情,掌握乡情、省情和国情,特别适合周边游、周末游、研学游和亲子游。据悉,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制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战略,从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构建体系、严格标准、细化程序、定期评估,实施进入和退出的动态管理,确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高质量发展。附: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单位简介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北)泥河湾遗址群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对象,拥有第四纪标准地层和动物群,以及数量巨大、分布集中且文化序列连续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直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存,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至距今约200万年。目前,已建成泥河湾研究中心、马圈沟等重点遗址保护展示棚、游客服务中心、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等研究和保护利用设施,在科学研究、遗产保护、科普教育、宣传展示和休闲游憩等方面为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和公众提供服务,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动地方经济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北)赵王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宫城遗址,是同时代都城城址中保存最完整和最好的遗址之一.赵王城遗址是邯郸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目前已对社会免费开放,对于促进当地文物事业及文旅融合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北)邺城遗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都城遗址。已建成邺城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打造了三台、东魏北齐宫城、朱明门、南郭宗教礼制建筑等“四大展示区”,实施了核桃园北齐大庄严寺遗址保护展示等多个项目,使文物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遗址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文化研究阐释不断深化,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蒙古)辽上京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草原都城之一,是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现已建成综合管理服务区(含辽上京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公园主入口区(乾德门广场)、皇城遗址展示区(含环城墙展示带)和西城墙外带状公园(含辽文化展示区、考古与发现活动区、公共休闲娱乐区),集科研教育、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文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浙江)安吉古城遗址始建于春秋,沿用至魏晋,总面积33万平方米,是越国早期重要都邑、秦鄣郡郡治所在地。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安吉县古城遗址保护中心管理运营,规划总面积3052亩,在全国首创“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专家坐堂”的建设运营新模式。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徽)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已完成考古研学基地、遗址陈列馆、遗址核心展示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正筹备推进凌家滩博物馆建设,初步建成融遗址展示、考古研究、农耕生产、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福建)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地处武夷新区、武夷山景区之间,范围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城村,文旅资源丰富。公园积极发挥社会教育与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公园开放效果,全年免费开放300天以上,每年接待到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参观游览的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10万余人次,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等方面具有示范意义。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江西)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大塘坪乡境内,以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为核心,面积12.03平方公里。公园建设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一流考古、一流保护、一流展示”要求,做到与遗址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城乡基本建设、社会环境改善相结合,着力打造汉文化教育研学和公众教育基地,促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实现遗址保护利用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仰韶村遗址位于位于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1921年发现,是仰韶文化的命名地。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目前已成为探源文明起源、讲述黄河故事、传承民族文脉的新文化地标。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距今约3800—3500年,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公园自建成开放以来,以陈列展示、研学活动、数字化展示、文创产品、公众考古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宣传普及二里头遗址和夏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遗址公园也通过游客消费、媒体宣传、环境改造、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为周边区域带来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城乡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郑州商城遗址研究显示可能是商代前期都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管理运营,加强规划引领,将“片段化”的现存遗址进行“线”、“面”整合,打造了“宫殿区+内城垣”式的大遗址公园。将大遗址保护展示纳入城市发展总格局,开发以“园中城·城中园”为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郑州模式。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屈家岭遗址于1954年被发现以来,出土大量史前稻作遗存、蛋壳彩陶和磨光黑陶,命名了“屈家岭文化”,表明长江中游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荆门市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管理运营,规划面积402公顷,现已建成博物馆区(含考古工作站),遗址核心展示区、周边环境配套区、黑陶文创产业园等,形成20公里公园道路。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龙湾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建造规模大、规格高、延续时间长、建筑形式独特、保存完好的楚国宫殿建筑基址。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遗址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研学拓展、文化创意、休闲游憩于一体,全方位展示楚文化及荆楚历史风貌。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炭河里遗址是我国南方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城址,出土四羊方尊等著名青铜器的“宁乡铜器群”,所代表的考古遗存被命名为“炭河里文化”。公园2017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公园秉承“让文物活起来”的宗旨,成立炭河里考古工作站,首创考古体验中心研学旅行项目,注重文化产品的开发,延长文化产业链。建成四羊方尊出土点遗址保护工程,打造乡村旅游新路线,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靖江王府及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广西)靖江王府及王陵,是明朝分封靖江王藩国桂林的历史遗存。靖江王府及王陵作为桂林市区面积最大的历史文化5A级旅游景区,是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核心文化资源,全面塑造了桂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发展的城市新形象。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四川)邛窑创烧于南北朝、盛于晚唐五代、衰于宋末,烧造历史绵亘八百余年,开创了乳浊釉、复合彩绘装饰等重要的新工艺和技术,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公园以十方堂邛窑遗址为核心,目前已建成1号窑包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邛窑遗址博物馆、遗址本体保护工程、临展馆、邛窑考古工作站等项目。2018年正式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举办柴烧艺术节、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以及各类主题研学等活动100余次,吸引10万余人次参与。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据初步研究,石峁遗址年代距今4300-3800年前后,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石峁遗址管理处管理运营。目前已建成考古工作站、外城东门遗址现场展示棚、游客服务中心等,遗址博物馆也已进入陈列展览施工阶段。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统万城遗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公园展示以遗址核心区域及其周边的各类自然景观为主,游览路线科学合理,标识导视系统完备。发掘过的考古现场均向公众进行了开放,现已成为各类教育基地,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研学活动25批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乾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乾陵是唐代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公园一方面集中呈现盛唐文化气象,彰显了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统筹遗址、景区及周边生态资源,形成公园与城乡产业发展共融共生关系,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167236791388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嘉玉环球网167236791388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28e2686baced4266710efb9daaa9f88u5.jpg{"email":"zhangjiayu@huanqiu.com","name":"张嘉玉"}
【环球网文化报道】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其中,泥河湾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琉璃河等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于2022年4月启动,从31家申请评定、62家申报立项单位中,最终确定19家评定单位和32家立项单位。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国家文物局制订并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明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公众走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蔚然成风,“十三五”期间的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达4000万人次。人们可以通过考古现场观摩、遗址遗迹的展示、出土文物的欣赏、文创的消费、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体验,在游憩的同时,接受考古熏陶、历史教育、艺术涵养,深入了解遗址蕴涵的文化与历史,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探寻人类社会的过往与将来,激发学习热情,掌握乡情、省情和国情,特别适合周边游、周末游、研学游和亲子游。据悉,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制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战略,从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构建体系、严格标准、细化程序、定期评估,实施进入和退出的动态管理,确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高质量发展。附: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单位简介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北)泥河湾遗址群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对象,拥有第四纪标准地层和动物群,以及数量巨大、分布集中且文化序列连续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直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存,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至距今约200万年。目前,已建成泥河湾研究中心、马圈沟等重点遗址保护展示棚、游客服务中心、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等研究和保护利用设施,在科学研究、遗产保护、科普教育、宣传展示和休闲游憩等方面为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和公众提供服务,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动地方经济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北)赵王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宫城遗址,是同时代都城城址中保存最完整和最好的遗址之一.赵王城遗址是邯郸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目前已对社会免费开放,对于促进当地文物事业及文旅融合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北)邺城遗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都城遗址。已建成邺城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打造了三台、东魏北齐宫城、朱明门、南郭宗教礼制建筑等“四大展示区”,实施了核桃园北齐大庄严寺遗址保护展示等多个项目,使文物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遗址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文化研究阐释不断深化,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蒙古)辽上京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草原都城之一,是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现已建成综合管理服务区(含辽上京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公园主入口区(乾德门广场)、皇城遗址展示区(含环城墙展示带)和西城墙外带状公园(含辽文化展示区、考古与发现活动区、公共休闲娱乐区),集科研教育、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文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浙江)安吉古城遗址始建于春秋,沿用至魏晋,总面积33万平方米,是越国早期重要都邑、秦鄣郡郡治所在地。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安吉县古城遗址保护中心管理运营,规划总面积3052亩,在全国首创“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专家坐堂”的建设运营新模式。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徽)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已完成考古研学基地、遗址陈列馆、遗址核心展示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正筹备推进凌家滩博物馆建设,初步建成融遗址展示、考古研究、农耕生产、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福建)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地处武夷新区、武夷山景区之间,范围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城村,文旅资源丰富。公园积极发挥社会教育与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公园开放效果,全年免费开放300天以上,每年接待到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参观游览的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10万余人次,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等方面具有示范意义。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江西)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大塘坪乡境内,以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为核心,面积12.03平方公里。公园建设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一流考古、一流保护、一流展示”要求,做到与遗址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城乡基本建设、社会环境改善相结合,着力打造汉文化教育研学和公众教育基地,促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实现遗址保护利用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仰韶村遗址位于位于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1921年发现,是仰韶文化的命名地。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目前已成为探源文明起源、讲述黄河故事、传承民族文脉的新文化地标。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距今约3800—3500年,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公园自建成开放以来,以陈列展示、研学活动、数字化展示、文创产品、公众考古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宣传普及二里头遗址和夏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遗址公园也通过游客消费、媒体宣传、环境改造、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为周边区域带来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城乡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郑州商城遗址研究显示可能是商代前期都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管理运营,加强规划引领,将“片段化”的现存遗址进行“线”、“面”整合,打造了“宫殿区+内城垣”式的大遗址公园。将大遗址保护展示纳入城市发展总格局,开发以“园中城·城中园”为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郑州模式。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屈家岭遗址于1954年被发现以来,出土大量史前稻作遗存、蛋壳彩陶和磨光黑陶,命名了“屈家岭文化”,表明长江中游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荆门市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管理运营,规划面积402公顷,现已建成博物馆区(含考古工作站),遗址核心展示区、周边环境配套区、黑陶文创产业园等,形成20公里公园道路。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龙湾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建造规模大、规格高、延续时间长、建筑形式独特、保存完好的楚国宫殿建筑基址。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遗址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研学拓展、文化创意、休闲游憩于一体,全方位展示楚文化及荆楚历史风貌。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炭河里遗址是我国南方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城址,出土四羊方尊等著名青铜器的“宁乡铜器群”,所代表的考古遗存被命名为“炭河里文化”。公园2017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公园秉承“让文物活起来”的宗旨,成立炭河里考古工作站,首创考古体验中心研学旅行项目,注重文化产品的开发,延长文化产业链。建成四羊方尊出土点遗址保护工程,打造乡村旅游新路线,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靖江王府及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广西)靖江王府及王陵,是明朝分封靖江王藩国桂林的历史遗存。靖江王府及王陵作为桂林市区面积最大的历史文化5A级旅游景区,是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核心文化资源,全面塑造了桂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发展的城市新形象。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四川)邛窑创烧于南北朝、盛于晚唐五代、衰于宋末,烧造历史绵亘八百余年,开创了乳浊釉、复合彩绘装饰等重要的新工艺和技术,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公园以十方堂邛窑遗址为核心,目前已建成1号窑包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邛窑遗址博物馆、遗址本体保护工程、临展馆、邛窑考古工作站等项目。2018年正式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举办柴烧艺术节、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以及各类主题研学等活动100余次,吸引10万余人次参与。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据初步研究,石峁遗址年代距今4300-3800年前后,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石峁遗址管理处管理运营。目前已建成考古工作站、外城东门遗址现场展示棚、游客服务中心等,遗址博物馆也已进入陈列展览施工阶段。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统万城遗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公园展示以遗址核心区域及其周边的各类自然景观为主,游览路线科学合理,标识导视系统完备。发掘过的考古现场均向公众进行了开放,现已成为各类教育基地,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研学活动25批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乾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乾陵是唐代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公园一方面集中呈现盛唐文化气象,彰显了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统筹遗址、景区及周边生态资源,形成公园与城乡产业发展共融共生关系,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