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A0y8qkaIa作者:林聿cul.huanqiu.comarticle【节气大家谈】王琪:打开古籍里的小寒,以节气文创礼物倡导美学生活/e3pn677q4/e7n7qip93/e7n7rlouf【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林聿】“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2023年1月5日,在新年新气象里迎来小寒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天气寒冷却还没有冷到极致,但在北方也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民谚又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说明小寒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之一。伴随着小寒节气的到来,人们心中热切盼望的春节也更临近了。家家户户准备好红红的福字和春联让过年的喜庆氛围更浓了,在近年来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文创年历上,花式呈现的二十四节气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时间刻度,也传递着时节给予人心的温暖和美好期盼。翻阅古籍溯源节气文化,在国家图书馆的典藏里,“镇馆之宝”四方风甲骨上刻画了商周时期中华先民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录。国图四大专藏之一《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书册封面的颜色则依据四季而定,以绿、红、蓝、灰色四色来反映春夏秋冬。这些古籍中体现的时间概念,也成为了国图文创的产品研发灵感。从四季衍生到二十四节气、汇入七十二物候,再与国图海量的典藏古籍结合,打造了一系列有意思的节气文创,为大众带来了古典美学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节气生活体验。“二十四节气是国家图书馆文创研发中的重要主题。尤其是国图专家们从丰富的馆藏古籍中梳理提炼的节气文化精华,我们希望用文创的方式搭建桥梁,将古人应时养生的智慧融入到今天的现代生活。”本期环球网《美好节气大家谈》专栏特别专访国家图书馆文创设计师王琪,带领大家阅读古籍中小寒节气,也以文创为媒介,分享二十四节气美好生活灵感。打开古籍中的小寒,节气诗中观物候甲骨,是迄今发现的商周时期最重要的文献载体。甲骨上刻写的文字即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四方风甲骨上记载了司出入风和日月长短的四方神明及风名——“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因,风曰凯。西方曰夷,风曰彝。北方曰夗,风曰伇。”这是以东西南北代表方位,风神代表四季的变化,寓意春生、夏长、秋熟、冬藏。而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划分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在国图馆藏明嘉靖九年(1530)王鎣刻本中,小寒的定义是“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也就是说,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向的时候便到了小寒节气。古人对于节气的发现并不只是流于记录,更是将其融入到了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在国图馆藏北宋崇文院本《齐民要术》中可以看到:“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藏而成冬。……劳农以休息之。”说明在古人眼中,冬季为农歇之时,人们养精蓄锐,为新一年的春耕做准备。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国图馆藏明清以来版本的《全唐诗》中有近千首节气诗。这些诗歌不仅将节气自然风物特色展现了出来,更凸显了节气本身的文化内涵。元稹在《咏廿四气诗 小寒十二月节》中写道“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柴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该诗描述的就是小寒时节,喜鹊筑巢、老鹰环伺的场景。虽然诗中描述的依旧是天寒地冻的场景,但结尾点出冬春交替的正月马上就要来了,无限的希望就在前方。静待花期,“消寒图”中风雅迎春国图馆藏《荊楚岁时记》《岁时广记》《岁时节气集解》等众多古籍中记载了民间丰富的岁时活动和节令民俗。其中《岁时广记》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行文,以节气为序,向我们展示了岁时民俗的变迁,揭秘了南宋之前的古人在岁时节日有哪些独特的“仪式感”,是风俗记载方面的集大成者。其卷一记载:“《东皋杂录》:‘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候,谓之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凡二十四番。’”“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小寒是一年花信风的起始。所谓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古人数着花期过日子,于凛冽严寒中自得一份静待花开的浪漫。描画“九九消寒图”,又是古代文人记录冬天的一种非常有仪式感的形式。“九九消寒图”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文字款、梅花款、铜钱款等。文字款是选取有美好寓意的九个字,而梅花款则是九朵由九片花瓣组成的梅花。古人每天画一笔,或染红一瓣,连画九九八十一天后,就在期盼中度过了整个冬天,迎来春天。而铜钱款则要根据“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的规则去描画,可以记载数九天中的天气变化。“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美学息息相关。就像古人在寒冬描画‘消寒图’,他们悉心观察生活中的美,仔细体验气候的变化。”王琪表示,希望通过文创把古人这份用心也传递给今人,而作为特别适合小寒节气的风雅游戏,文创版的“九九消寒图”也已列入了她未来的“上新”计划中。“好吃的”文创,传递古人应时养生理念“透过古籍,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古人的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即把他们的观察记录经验应用在生活当中。”王琪介绍,俗语云“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国图的节气文创正是紧紧围绕着大众喜爱的节气美食养生主题开展。销量突破12万册的“爆款”文创《食物本草图谱》中,小寒的节气美食推荐是松鼠鱼。这道“节气厨房菜”源自国图绝世珍藏明彩绘本古籍《食物本草》中对小寒应时食物的记载:“石首鱼,味甘,无毒。开胃益气。”在2023年新品《本草养年》日历还推荐“豆豉辣椒”作为小寒节气“打卡美食”。《食物本草》是明代养生食疗集大成制作,以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类中国明代古人生活常用的食、药两用动植物图貌和文字,阐述了本草食材的养生疗身功效与药理作用,并配以明代宫廷画师用丹青工笔精心绘制的本草插图,为后世留下了丰富上乘的本草养生文化遗产。由国家图书馆全资企业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推出的《食物本草图谱》《本草养年》日历以及“食来运转”系列文创都是基于《食物本草》一书开发出来的。“《食物本草》中的插图非常精美,其中记录的大部分食材,我们今天一样在吃。”古籍中的“宝藏”令王琪惊喜也陷入更深的思考,该如何能让扁平化的一册古书能与现代生活更好的结合?“二十四节气是连接古籍丰富内容的一个绝佳方式。”王琪说,节气文化中所蕴涵的四时养生之道与《食物本草》中“本草养生、食药同源”的理念都是古人顺应自然过生活的智慧。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不仅能很好地呈现出古籍原有的精美图谱、多样食谱,更可以实实在在地应用到现代的美食生活中。秉持这样的设计理念,先由国图古籍专家们以应季为原则,梳理典籍中的食物分类,提炼节气养生文化的精髓,给予文创产品最核心的内容支撑。王琪尤其庆幸能拥有国图古籍专家助力文创研发,“我们的古籍专家不仅权威严谨,学识渊博,更是懂文创也喜爱文创。不只是产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专家层层把关,在前期研发中他们也常常会推荐利于文创设计的古籍素材和建议。”由此,国家图书馆文创团队得以在《食物本草》中遴选出来的120种常见食材,转化为适合在每一个节气推荐给大家的“厨房菜”。以大量古籍原画,辅以物候诗文,加以现代的文字解说,在科普和欣赏之间,一份兼具实用和艺术收藏价值的节气养生指南应运而生。而2023年全新推出的《本草养年》日历则以全年最重要的八个节气划分章节,融合“物候说”“本草说”“养年说”等内容,将《食物本草》中的食物妙用与节气相结合,每日所呈现的饮食之物可依时令寻得,遵循古法、尊自然之变迁,应用在生活中,可得养年之功效。节气文化场景,让古籍转变为鲜活立体的文创体验“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不止有二十四个名称,还包含着气候变化、风俗习惯、饮食养生、古诗谚语、二十四番花信风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在文创的研发上应有更加立体化的思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古代图画元素的粘贴复制,而是要能够让源自古籍里的科普知识引导大家的生活。”王琪认为,文创不仅仅是好看的摆设,可以通过它的使用,真正的来改变现在人的生活方式,其中营造文化场景的氛围渲染是关键。例如在《食物本草图谱》礼盒的外观设计上,国图文创的设计团队一方面力求体现古代典籍的原貌,例如内页融入朱丝栏边框,竖写文字排版和传统印版鱼尾装饰,从古籍中提取书法字体,装饰“国图馆藏”印章等。另一方面也通过二次创意设计,打造产品的时尚感与视觉吸引力。《食物本草图谱》的环封不仅可以作为书皮,保护图书,展开后也当做装饰画,装点家居。环封上的山药、菱角、杨梅等96个食材元素皆取自古籍中的原画拼绘而成,既有中式的内敛雅致又有现代清新时尚的风格,非常符合当下流行的文艺范审美。隐藏在礼盒中的巧思,还有我们只有亲自去尝试才能感受得到的互动体验。比如设计师在《食物本草图谱》书页边栏处设置了72首咏物候诗文,可以将其沿着折线撕下当作书签;随机赠送的黄瓜、荠菜等植物小种子,不仅被赋予了“飞黄腾达”“聚财吉祥”等美好寓意,还将在播种生长的时光中陪伴人们感受自然时光。“做文创,首先是想把文化传播出去。”王琪说,这是初心,自己也是在文创研发的过程中,才更深入地了解到二十四节气背后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在国图文创,与时间概念相关的产品还在源源不断地开发,四方风甲骨已经以文创天气瓶等趣味形式走进寻常生活中,为人们提示着天气变化,也传递着“四方平安”的美好寓意。围绕“鲁迅IP”研发的“周知”系列“周计划套装”等文创也将陪伴着人们在新一年的时光里努力前行。2023年《本草养年》日历在持续“节气文化加《食物本草》”的热度同时,也为公众带来日历、特种邮票、手账、藏书票、四季养生茶等多种形式丰富的节气文化场景体验,更以“每日金句”等形式陪伴着每一位热爱传统文化,对典籍文化感兴趣的人。王琪透露,在未来国图文创还将有望开发二十四节气研学的课程,“无论是翻阅日历,亲手播种、亲子观察记录种植的过程,还是看节气文化展览,饮养生茶,做小手工或文创礼物送给朋友,构建一个可以立体化体验的文化场景,也更能够体现出文创产品中的文化价值。”“翻阅古籍时,会感觉我们好像是在跟古人对话,仿佛是在文创中将古人的想法融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在王琪看来,国家图书馆是一个真正的“书海”,古籍里的记载就是宝藏,而能以文创的形式延续古人的想法,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能以文创产品为媒介去美化生活,对她而言非常有意义。王琪同时也希望精心打磨的文创可以被消费者所喜欢,“让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真正走进生活,引导大家的饮食养生和健康作息,以及对于生活美的记录。”(完)167288409884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代玉环球网167288409884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61e3d883f9683bcb5cc84f9aa8052e1au1.png{"email":"daiyu@huanqiu.com","name":"代玉"}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林聿】“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2023年1月5日,在新年新气象里迎来小寒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天气寒冷却还没有冷到极致,但在北方也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民谚又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说明小寒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之一。伴随着小寒节气的到来,人们心中热切盼望的春节也更临近了。家家户户准备好红红的福字和春联让过年的喜庆氛围更浓了,在近年来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文创年历上,花式呈现的二十四节气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时间刻度,也传递着时节给予人心的温暖和美好期盼。翻阅古籍溯源节气文化,在国家图书馆的典藏里,“镇馆之宝”四方风甲骨上刻画了商周时期中华先民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录。国图四大专藏之一《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书册封面的颜色则依据四季而定,以绿、红、蓝、灰色四色来反映春夏秋冬。这些古籍中体现的时间概念,也成为了国图文创的产品研发灵感。从四季衍生到二十四节气、汇入七十二物候,再与国图海量的典藏古籍结合,打造了一系列有意思的节气文创,为大众带来了古典美学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节气生活体验。“二十四节气是国家图书馆文创研发中的重要主题。尤其是国图专家们从丰富的馆藏古籍中梳理提炼的节气文化精华,我们希望用文创的方式搭建桥梁,将古人应时养生的智慧融入到今天的现代生活。”本期环球网《美好节气大家谈》专栏特别专访国家图书馆文创设计师王琪,带领大家阅读古籍中小寒节气,也以文创为媒介,分享二十四节气美好生活灵感。打开古籍中的小寒,节气诗中观物候甲骨,是迄今发现的商周时期最重要的文献载体。甲骨上刻写的文字即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四方风甲骨上记载了司出入风和日月长短的四方神明及风名——“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因,风曰凯。西方曰夷,风曰彝。北方曰夗,风曰伇。”这是以东西南北代表方位,风神代表四季的变化,寓意春生、夏长、秋熟、冬藏。而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划分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在国图馆藏明嘉靖九年(1530)王鎣刻本中,小寒的定义是“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也就是说,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向的时候便到了小寒节气。古人对于节气的发现并不只是流于记录,更是将其融入到了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在国图馆藏北宋崇文院本《齐民要术》中可以看到:“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藏而成冬。……劳农以休息之。”说明在古人眼中,冬季为农歇之时,人们养精蓄锐,为新一年的春耕做准备。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国图馆藏明清以来版本的《全唐诗》中有近千首节气诗。这些诗歌不仅将节气自然风物特色展现了出来,更凸显了节气本身的文化内涵。元稹在《咏廿四气诗 小寒十二月节》中写道“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柴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该诗描述的就是小寒时节,喜鹊筑巢、老鹰环伺的场景。虽然诗中描述的依旧是天寒地冻的场景,但结尾点出冬春交替的正月马上就要来了,无限的希望就在前方。静待花期,“消寒图”中风雅迎春国图馆藏《荊楚岁时记》《岁时广记》《岁时节气集解》等众多古籍中记载了民间丰富的岁时活动和节令民俗。其中《岁时广记》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行文,以节气为序,向我们展示了岁时民俗的变迁,揭秘了南宋之前的古人在岁时节日有哪些独特的“仪式感”,是风俗记载方面的集大成者。其卷一记载:“《东皋杂录》:‘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候,谓之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凡二十四番。’”“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小寒是一年花信风的起始。所谓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古人数着花期过日子,于凛冽严寒中自得一份静待花开的浪漫。描画“九九消寒图”,又是古代文人记录冬天的一种非常有仪式感的形式。“九九消寒图”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文字款、梅花款、铜钱款等。文字款是选取有美好寓意的九个字,而梅花款则是九朵由九片花瓣组成的梅花。古人每天画一笔,或染红一瓣,连画九九八十一天后,就在期盼中度过了整个冬天,迎来春天。而铜钱款则要根据“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的规则去描画,可以记载数九天中的天气变化。“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美学息息相关。就像古人在寒冬描画‘消寒图’,他们悉心观察生活中的美,仔细体验气候的变化。”王琪表示,希望通过文创把古人这份用心也传递给今人,而作为特别适合小寒节气的风雅游戏,文创版的“九九消寒图”也已列入了她未来的“上新”计划中。“好吃的”文创,传递古人应时养生理念“透过古籍,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古人的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即把他们的观察记录经验应用在生活当中。”王琪介绍,俗语云“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国图的节气文创正是紧紧围绕着大众喜爱的节气美食养生主题开展。销量突破12万册的“爆款”文创《食物本草图谱》中,小寒的节气美食推荐是松鼠鱼。这道“节气厨房菜”源自国图绝世珍藏明彩绘本古籍《食物本草》中对小寒应时食物的记载:“石首鱼,味甘,无毒。开胃益气。”在2023年新品《本草养年》日历还推荐“豆豉辣椒”作为小寒节气“打卡美食”。《食物本草》是明代养生食疗集大成制作,以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类中国明代古人生活常用的食、药两用动植物图貌和文字,阐述了本草食材的养生疗身功效与药理作用,并配以明代宫廷画师用丹青工笔精心绘制的本草插图,为后世留下了丰富上乘的本草养生文化遗产。由国家图书馆全资企业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推出的《食物本草图谱》《本草养年》日历以及“食来运转”系列文创都是基于《食物本草》一书开发出来的。“《食物本草》中的插图非常精美,其中记录的大部分食材,我们今天一样在吃。”古籍中的“宝藏”令王琪惊喜也陷入更深的思考,该如何能让扁平化的一册古书能与现代生活更好的结合?“二十四节气是连接古籍丰富内容的一个绝佳方式。”王琪说,节气文化中所蕴涵的四时养生之道与《食物本草》中“本草养生、食药同源”的理念都是古人顺应自然过生活的智慧。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不仅能很好地呈现出古籍原有的精美图谱、多样食谱,更可以实实在在地应用到现代的美食生活中。秉持这样的设计理念,先由国图古籍专家们以应季为原则,梳理典籍中的食物分类,提炼节气养生文化的精髓,给予文创产品最核心的内容支撑。王琪尤其庆幸能拥有国图古籍专家助力文创研发,“我们的古籍专家不仅权威严谨,学识渊博,更是懂文创也喜爱文创。不只是产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专家层层把关,在前期研发中他们也常常会推荐利于文创设计的古籍素材和建议。”由此,国家图书馆文创团队得以在《食物本草》中遴选出来的120种常见食材,转化为适合在每一个节气推荐给大家的“厨房菜”。以大量古籍原画,辅以物候诗文,加以现代的文字解说,在科普和欣赏之间,一份兼具实用和艺术收藏价值的节气养生指南应运而生。而2023年全新推出的《本草养年》日历则以全年最重要的八个节气划分章节,融合“物候说”“本草说”“养年说”等内容,将《食物本草》中的食物妙用与节气相结合,每日所呈现的饮食之物可依时令寻得,遵循古法、尊自然之变迁,应用在生活中,可得养年之功效。节气文化场景,让古籍转变为鲜活立体的文创体验“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不止有二十四个名称,还包含着气候变化、风俗习惯、饮食养生、古诗谚语、二十四番花信风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在文创的研发上应有更加立体化的思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古代图画元素的粘贴复制,而是要能够让源自古籍里的科普知识引导大家的生活。”王琪认为,文创不仅仅是好看的摆设,可以通过它的使用,真正的来改变现在人的生活方式,其中营造文化场景的氛围渲染是关键。例如在《食物本草图谱》礼盒的外观设计上,国图文创的设计团队一方面力求体现古代典籍的原貌,例如内页融入朱丝栏边框,竖写文字排版和传统印版鱼尾装饰,从古籍中提取书法字体,装饰“国图馆藏”印章等。另一方面也通过二次创意设计,打造产品的时尚感与视觉吸引力。《食物本草图谱》的环封不仅可以作为书皮,保护图书,展开后也当做装饰画,装点家居。环封上的山药、菱角、杨梅等96个食材元素皆取自古籍中的原画拼绘而成,既有中式的内敛雅致又有现代清新时尚的风格,非常符合当下流行的文艺范审美。隐藏在礼盒中的巧思,还有我们只有亲自去尝试才能感受得到的互动体验。比如设计师在《食物本草图谱》书页边栏处设置了72首咏物候诗文,可以将其沿着折线撕下当作书签;随机赠送的黄瓜、荠菜等植物小种子,不仅被赋予了“飞黄腾达”“聚财吉祥”等美好寓意,还将在播种生长的时光中陪伴人们感受自然时光。“做文创,首先是想把文化传播出去。”王琪说,这是初心,自己也是在文创研发的过程中,才更深入地了解到二十四节气背后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在国图文创,与时间概念相关的产品还在源源不断地开发,四方风甲骨已经以文创天气瓶等趣味形式走进寻常生活中,为人们提示着天气变化,也传递着“四方平安”的美好寓意。围绕“鲁迅IP”研发的“周知”系列“周计划套装”等文创也将陪伴着人们在新一年的时光里努力前行。2023年《本草养年》日历在持续“节气文化加《食物本草》”的热度同时,也为公众带来日历、特种邮票、手账、藏书票、四季养生茶等多种形式丰富的节气文化场景体验,更以“每日金句”等形式陪伴着每一位热爱传统文化,对典籍文化感兴趣的人。王琪透露,在未来国图文创还将有望开发二十四节气研学的课程,“无论是翻阅日历,亲手播种、亲子观察记录种植的过程,还是看节气文化展览,饮养生茶,做小手工或文创礼物送给朋友,构建一个可以立体化体验的文化场景,也更能够体现出文创产品中的文化价值。”“翻阅古籍时,会感觉我们好像是在跟古人对话,仿佛是在文创中将古人的想法融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在王琪看来,国家图书馆是一个真正的“书海”,古籍里的记载就是宝藏,而能以文创的形式延续古人的想法,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能以文创产品为媒介去美化生活,对她而言非常有意义。王琪同时也希望精心打磨的文创可以被消费者所喜欢,“让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真正走进生活,引导大家的饮食养生和健康作息,以及对于生活美的记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