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aTdihVfQ6 cul.huanqiu.comarticle【文物之美见证历史】铜太阳形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e3pn677q4/e7n84le0h【商代】铜太阳形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其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阳部、芒条、晕圈铸成,再用嵌铸法与铆铸法将之连接为整体。阳部中心和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估计是起安装固定作用。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并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许多重器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及其他一些青铜重器上的大量的各式太阳纹饰表明,“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可以推知,商代的古蜀国已专门祭日的仪式,并当在古蜀国诸多祭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成都平原古族的信奉习俗,“太阳崇拜”一直延及东周。据《华阳国志》记载,末代蜀王族的号为“开明”,一般认为,“开明”词义与“太阳升起”密切相关,如《楚辞·天问》所谓“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耀灵安藏?”即是旁证。而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四鸟绕日饰、铜立人像等,则正是商末至西周早期之间古蜀太阳(太阳神)崇拜的实物例证。作为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它们与三星堆同类器物前后衔接,为进一步研究古蜀宗教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官网《何以中国》展览、文字参考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168854914675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代玉环球网168854914675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ccee4c9aabe4a3c7bd66a4a66f342a9u5.jpg{"email":"daiyu@huanqiu.com","name":"代玉"}
【商代】铜太阳形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其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阳部、芒条、晕圈铸成,再用嵌铸法与铆铸法将之连接为整体。阳部中心和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估计是起安装固定作用。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并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许多重器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及其他一些青铜重器上的大量的各式太阳纹饰表明,“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可以推知,商代的古蜀国已专门祭日的仪式,并当在古蜀国诸多祭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成都平原古族的信奉习俗,“太阳崇拜”一直延及东周。据《华阳国志》记载,末代蜀王族的号为“开明”,一般认为,“开明”词义与“太阳升起”密切相关,如《楚辞·天问》所谓“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耀灵安藏?”即是旁证。而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四鸟绕日饰、铜立人像等,则正是商末至西周早期之间古蜀太阳(太阳神)崇拜的实物例证。作为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它们与三星堆同类器物前后衔接,为进一步研究古蜀宗教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官网《何以中国》展览、文字参考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